以下技术条件适用于金属切削机床零部件的感应淬火、回火的技术的要求。
外观质量
零件的表面应清洁,不允许有裂纹、烧伤、锈蚀和碰伤等缺陷。
检验外观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观察,必要时可采用浸油喷砂法或探伤法检验裂纹。
表面硬度
零件的表面硬度应符合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。
有效硬化层深度
零件的有效硬化层深度应符合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,有效硬化层深度偏差见表1。
(表1)单位:mm
公称深度
|
深度偏差
|
公称深度
|
深度偏差
|
0.6
|
+0.6
0
|
2.0
|
+1.6
0
|
0.8
|
+0.8
0
|
2.5
|
+1.8
0
|
1.0
|
+1.0
0
|
3.0
|
+2.0
0
|
1.3
|
+1.1
0
|
4.0
|
+2.5
0
|
1.6
|
+1.3
0
|
5.0
|
+3.0
0
|
有效硬化层深度一致性不应超过表 2 的规定,但形状复杂和大型的零件允许有较大的波动范围。
(表2)单位:mm
有效硬化层深度
|
深度一致性
|
单件
|
同批件
|
≤1.5
|
0.2
|
0.4
|
>1.5-2.5
|
0.4
|
0.6
|
>2.5-3.5
|
0.6
|
0.8
|
>3.5-5.0
|
0.8
|
1.0
|
>5.0
|
1.0
|
1.5
|
淬硬区的部位应符合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规定,淬硬区范围的尺寸偏差一般为:中频±5 mm;超音频及高频±4 mm。
针对机床零部件的感应淬火,恒进感应研制的淬火设备适用于机床轴类、盘类、小型零部件、床身导轨及卡盘等感应加热淬火。点击了解淬火机床在机床零部件感应淬火的解决方案。
上一篇:齿轮联轴器感应加热淬火的工艺研究
下一篇:元环链中频感应加热自动连续淬火、回火工艺